近年来,淮安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坚持减污降碳不放松、源头治理不动摇、严格监管不手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国控站点“48+12”专项攻坚行动,建立并动态更新污染源清单,统筹推进餐饮油烟治理、工地扬尘管控、柴油货车淘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秸秆禁烧等工作,制定重点排放大户友好减排方案,组织实施96项年度重点治气工程,完成17家重点企业VOCs清洁原料替代及437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强化重点区域水环境整治,编制杨湾腰闸断面、渔滨河流域水质达标方案,组织开展汛期水质保障提升驻点帮扶走河及排涝泵站、涵闸拦蓄污水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排污口排查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水企业监管、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前三季度,全区12个国省考断面优III比例达100%,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
二是服务发展有力有效。积极优化环评审批服务,落实“并联审+容缺办”服务机制,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特事特办的方式,有效保障了江苏永安制药、康乃馨羽绒制品等高质量重大项目顺利推进。不断夯实环境要素保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盘总量、算减量、腾容量”工作,通过摸排“十四五”减排余量、组织开展排污权交易、编排实施污染物减排项目等方式手段,进一步优化现有排污总量配置,促进总量资源高效集约使用。推行环评机构“红黄榜”制度,专项打击和遏制环评弄虚作假、粗制滥造等违法行为,坚决维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市场秩序,累计对1家环评编制机构实施黄牌警告。深入贯彻“执法+服务”执法理念,常态化开展企业环保接待、排污许可帮扶式执法等活动,积极推进福马再生、365bet育在线网址_365速发国际welcome_365bet平台网址水泥厂、海螺水泥等企业启动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三是生态基础不断夯实。围绕城镇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清洁能源供应等方面,系统编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18个,年度累计投资9.13亿元,向上争取资金7825万元。印发实施《淮安区三年碧水行动方案》,聚力开展污水处理、生态活水、生态湿地、幸福河湖和绿色产业5大行动,累计编排项目34个,计划总投资19.18亿元,其中2022年实施22个项目,计划投资11.42亿元。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7座、分布式污水治理设施3座,扎实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净化工程,不断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与处理效能。有序推进全区186家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联网,完成国控大气站点周边41家500平以上餐饮店在线监测设备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能力有效提升。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创成江苏省第四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全区镇(街道)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实施率、创成率两个100%。
四是环境安全坚决维护。扎实开展危(固)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危废非法转移、倾倒、利用和处置等违法行为,先后推动危废安全问题整改19个,查处涉及危(固)废案件5起、处罚金额16余万元。大力推广危废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完成危险废物动态管理系统产废量申报370吨,转移312吨,经营单位次生危险废物转移量1126吨,进一步提升产废企业危废规范化管理。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重点风险单位专项执法检查,累计现场检查企业6家次,推动整改安全隐患问题12个。印发《淮安区“无废城市”攻坚方案》,谋划推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提升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水平。加强对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等重点场所执法检查,督促做好涉疫医疗废物、废水等处置工作,实现“日产日清”,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