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的总目标是‘1230’工程,‘1’就是“一等”,争创年度考核一等奖。‘2’就是“两优”,创市级以上对口部门先进集体,争创区级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单位和“十佳举措”。‘3’ 就是“三示范”,在扩大影响上作示范,加大更高层面宣传力度;在向上争取上作示范,力争上级更多资源支持;在创牌夺牌上作示范,积极争创更多市级以上品牌荣誉。‘0’ 就是安全生产零事故,各条线要扛起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稳定发展大环境。”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人在全局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2023年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31日下午,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召开全体人员会议,深入贯彻全区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落实徐书记提出的“坚定二次创业步伐,激荡逐梦前行力量,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经开区新实践”的讲话要求,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成效,研判分析面临的差距和不足,研究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安排,动员全局上下迅速从“春节状态”转入“工作状态”,收心收行,围绕重点,紧盯目标,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开区新实践的启程之年,也是经开区“二次创业”的跨越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经济发展局全局上下将进一步抬高政治站位,理清发展思路,明晰目标任务,拿出过硬举措,以勇毅前行之力推动发展,以敢为善为之心拉长补短,以勇挑大梁之为加快跨越,全力为经开区争先进位、跨越赶超作出积极贡献,重点抓好“六个聚焦”:
(一)聚焦产业升级,进一步夯实经济根基。健全“微成长、小升规、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做大主导产业,加快集群集聚,确保“2+N”主导产业占比9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全市第一,高技术投资占比22%以上。持续推进百亿工业企业培育,统筹资源要素保障,推动企业产能稳健增长,确保全年GDP增幅7.5%、力争8%,规上工业总产值、应税开票、入库税金增幅1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0%,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2%左右,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1%以上,工业投资增幅80%以上、力争翻番。新增列统工业企业30户以上,新培育应税开票超150亿元、50亿元、30亿元企业各1户。拿出切实举措大力培植服务业列统企业,提档升级服务业集聚区,精心打造小康城、威海路等特色街区,加快服务业发展。
(二)聚焦重大项目,进一步压实有效投资。抓好34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33亿元,确保上半年全部开工,特别是天合光能、PCB产业园、大艺智能工具等项目要加快推动建设。同时,抓好19个市服务业特色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28亿元。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政策支持,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政策,让有效投资转化为更多发展红利。
(三)聚焦创新驱动,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快智改数转和星级上云,支持富誉电子、汉邦科技等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升,新增省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5家、星级上云15家以上,力争在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灯塔工厂”和“黑灯工厂”上实现突破。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计划行动和“蹲苗计划”,力争全年净增国家高企10家,研发投入占比3.5%以上,确保新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5家,争取在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上取得突破,力争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超21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23亿元、外国专家来区工作人数达60人。提升新获批科创综合体建设水平,争创国家级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探索南北共建科创飞地创新模式,放大 “政校企”工作联盟效应,不断丰富区内科技服务资源供给。
(四)聚焦改革开放,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全力稳外资稳外贸,新设投资超1000万美元外资项目22个以上,实现到账外资3.5亿美元。放大综保区、空港产业园等口岸优势,打造区域跨境商品集采和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两个产业基地,积极拓展外贸新业态,用好RCEP政策红利,扩大出口规模,推动外贸稳中提质,外贸进出口增幅确保8%、争取10%。全力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建设好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空港片区、综保区北片区,落地一批具有较强产业带动力的台资企业,新设及增资1000万美元台资项目13个以上。
(五)聚焦企业服务,进一步打造优质环境。把企业家当自家人、把企业事当自家事,持续擦亮“公平、诚信、法治、高效”营商品牌,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理念贯穿企业服务全过程,优化运行智慧网格企业服务平台,让企业从建设到投产享受全生命周期服务。用好新出台的稳岗促产八项措施,开展 “杰出企业家”等奖项评选,做好企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申报,精心筹备好经济发展大会,及时兑现企业扶持资金,举办企业家系列联谊活动,搭建政企互动平台,推动加快表面处理中心等产业平台建设,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六)聚焦固本强基,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审计监督担当作为。抓好经济责任、政府投资项目以及民生资金、民生项目等“常规性审计”;突出问题整改,切实做好审计工作“后半篇文章”;推动审计监督市场化,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权力的监督力度,促进审计“全覆盖”。二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发改、工业、商务、科技四个条线要积极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扎实有效抓好各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党的建设严实有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建设,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上率下,班子成员带头履行好“一岗双责”责任,持续开展“发展讲堂”等系列学习活动,锤炼党性修养,提升党员干部“硬核本领”。四是廉政建设久久为功。强化纪律意识,增强法纪观念,时刻牢记党风廉政建设要求,清廉正派、遵纪守矩,坚守底线,不越红线,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