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栏目名称
        统计资料 数据发布与解读

        GDP增长12.0%!淮安前三季度“成绩单”揭晓

        发布时间:2021-11-02     来源:    字体:【 大  中  】    【关闭窗口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深入开展“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行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持续稳健恢复,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59.89亿元,同比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6.3%。第一产业增加值199.28亿元,同比增长2.2%,两年平均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1308.60亿元,同比增长11.7%,两年平均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1652.02亿元,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7.0%。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农产品供应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3.1%,两年平均增长2.2%。全市夏粮生产基本平稳,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22.22万吨,同比增长8.5%。累计出栏生猪178.89万头、增长39.5%;9月末,生猪存栏146.67万头、增长17.6%。累计出栏活家禽4648.16万只、下降11.6%。水产品产量22.13万吨、增长0.3%。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经营效益逐步改善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两年平均增长9.2%。分行业看,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91.2%。绿色食品、新型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1.8%,分别同比增长11.1%、23.9%、48.2%,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22.73亿元,同比增长30.2%,两年平均增长14.4%;实现利润总额137.53亿元,同比增长25.1%,两年平均增长12.5%;企业亏损面较去年同期缩小1.8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步复苏 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

          前三季度,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5%、13.1%,两年平均分别增长5.4%、6.3%。全市完成货运量8531.50万吨,货物周转量302.88亿吨公里,其中铁路货运周转量10.60亿吨公里、增长23.0%;完成客运量2075.5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3.30亿人公里,其中铁路客运周转量53.42亿人公里、增长286.2%。据初步测算,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2443.17万人次、增长74.1%;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4.18亿元、增长73.9%。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78.05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06.1%、60.9%、65.1%。

          市场消费持续恢复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45亿元,同比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3.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95亿元,同比增长28.4%,两年平均增长3.8%。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4%、19.4%、18.7%;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0.1%、31.8%。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与上半年持平。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五涨三跌”,食品烟酒价格、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交通通信价格、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1.0%、0.7%、3.2%、3.1%、0.5%,衣着价格、居住价格、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0%、0.1%、2.9%。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20.1%,粮食价格下降0.1%,鲜菜价格下降3.5%,水产品上涨16.9%。

          投资持续稳定恢复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其中项目投资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1%。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37.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3%。分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增长10.4%,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投资增速4.1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7.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0.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38.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92.4%。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 利用外资稳步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42.66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出口30.26亿美元、增长25.5%;进口12.40亿美元、增长39.7%。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31.4%,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59.2%,较去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31.1%、28.5%。全市新设外资项目117个、同比增长19.4%;协议外资32.4亿美元、增长35.2%;实际到账外资7.62亿美元、增长9.3%。新设及增资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3个,较去年同期净增24个。新设及增资台资项目30个,到账台资1.84亿美元、增长54.6%。

          财政收入增势良好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6.55亿元,同比增长16.8%,两年平均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189.62亿元、增长22.0%,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0.2%,较去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6.92亿元、增长14.8%;其中民生类支出328.2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5.1%。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483.62亿元、增长13.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56.45亿元、增长13.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510.53亿元、增长21.5%;其中,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经营性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2.2%、42.6%,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贷款增速10.7个和21.1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市场就业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9元,同比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14304元、增长9.2%;经营净收入5684元、增长11.6%;财产净收入1859元、增长15.1%;转移净收入4571元、增长14.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04元,同比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36元,同比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长8.5%;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较去年同期缩小0.0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9.48万户,同比增长164.3%,其中新注册企业1.76万户、增长5.5%;个体工商户37.71万户、增长184.6%。截至9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8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但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实体经济发展仍存诸多困难,稳增长的基础还待巩固。下一步,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夯实经济稳定恢复基础,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附注:
          (1)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